智能手机的普及,指纹解锁,人脸识别越来越普遍,人体识别功能越来越强大.一开始大家用的手机是键盘机发展为智能手机,逐渐演变成为到现在的人体识别技术,很多电子厂家看到盈利的机会,纷纷加大对人体识别功能的强化,以此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.
为了做好人体识别功能,广大电子厂家瞄准了人类的眼睛,把强大虹膜技术应用在智能门锁上.因为眼睛是人类的重要器官,也是认识外物的根本,大家对眼睛也是非常的爱护.人类眼球包括眼球壁及其部分,其中,眼球虹膜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圆环状部分,包含许多类似于斑点,细丝,隐窝等形状的虹膜的纹理特征,它们均具有终身稳定性,个体唯一性等特点.是目前唯一能够准确识别身份的生物特征.一项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数据称,与指纹识别0.8%,人脸识别2%左右的误识率相比,虹膜识别的误识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,但要想使用虹膜技术还得依靠村田石英晶振的支撑.
石英晶振分为无源晶振,有源晶振,有源晶振又可以称之为石英晶体振荡器,振荡器能在产品中自发震荡,一般用于智能手机,联想电脑,卫星通讯等比较高端的电子产品,而无源晶振在家用电器用的比较多,它的尺寸分为7050,5032,3225,2520,2016晶振,因尺寸大小不同,应用领域也大不一样.
当2520石英晶振应用在虹膜识别技术上,虹膜识别市场快速壮大起来.它不仅符合高安全要求,高精度的全民身份认证场景,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医疗,安检,安防,门禁,工业控制等领域.事实上,目前全球虹膜识别最广泛的两个应用领域,是安防和医疗,国内外无一例外.比如说美国国防部—自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(ABIS) ,印度全民身份认证,阿联酋出入境系统(由于中东人的习俗,很多女士通常只露出两个眼睛),矿山及一些手工劳动强度较大的人员安全管理(这些人员通常手指的指纹磨损比较严重)等,虹膜识别在民用市场虽早有布局,但至今都未成功.
其实一开始虹膜识别技术应用民用是在2015年.当时富士通推出了一款名为ARROWS NX F-04G的手机,被视为全球首款量产的搭载虹膜识别的手机.同年,英特尔主导成立了全球首个虹膜支付联盟,联想,释码大华,民生银行均列其中.直到2016年Galaxy Note 7面世,虹膜识别功能正式走向主流市场,当时业者们纷纷将虹膜识别视为手机新卖点,盼望引起其他手机厂商的跟进,引导出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并存的消费热潮.事与愿违,三星系统温补晶振使用不正确,人体眼睛不适合震荡频率,也有不少三星S8用户反映使用虹膜识别后会产生头痛,眩晕等不适感,三星公开承认错误地使用虹膜识别会对眼睛造成损害.这使得消费者对虹膜识别应用产生了心理芥蒂.随后iPhone X搭载的3D人脸识别一炮而红,虹膜识别功能逐渐被边缘化,直到去年,三星的旗舰手机一直没放弃虹膜识别功能,但它始终没有得到同行的站队.
虹膜技术属于新兴的高端技术,因其制作成本昂贵,对石英晶体质量比较高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虹膜市场的发展.虹膜技术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,先进的生产技术,大量的资金投入,还要高精度差分晶振和超小型贴片晶振的支撑.如果没有比较优质的石英晶振,那么产品在与晶振进行匹配的时候,会造成产品不稳定,屏幕出现模糊不清,让客户头晕眼花等现象.